上市公司政府補助會計核算問題解析 |
來源: 發布日期:2022-02-14 人氣:1170 |
上市公司政府補助會計核算問題解析 政府補助幾乎是每個企業都或多或少會涉及的項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由于《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的修訂導致了一些易錯點,具有一定的分析探討價值。 一、問題背景 證監會會計部聯合滬深交易所共同開展了2020年度財務報告審閱,通過年報分析發現: 個別上市公司將所得稅補貼、高新企業認定獎勵等政府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該類政府補助通常屬于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應計入其他收益或沖減相關成本費用。 二、問題解析 政府補助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來分析: (一)按照總額法或凈額法確認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規定,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經濟業務實質,計入其他收益或沖減相關成本費用。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應當計入營業外收支。 計入其他收益是總額法的核算方法,而沖減成本費用是凈額法的核算方法。前者有利于完整的核算成本費用總的支出,而總的支出往往是基于市場價;后者則是按照企業補貼后的實際支出確認,只體現了企業的實際負擔,但是經過沖減的成本費用未反映成本費用的市場價值,而且按照凈額確認導致資產規模變小,收入成本費用變小,實務中一般是將政府補助按照總額法確認。 (二)政府補助計入的科目 在舊準則時沒有其他收益這個會計科目,也不區分所謂的補助是否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是否相關,都統一計入營業外收入。新的政府補助準確將企業收到的來源于政府補助的款項進行區分,分為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相關的補助和與企業日常經營無關的補助。 雖然政府補助準則已經實施好幾年,但根據證監會會計部聯合交易所的檢查結果來看,部分上市公司還是出現了這些錯誤。 根據準則的規范,與日常經營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計入其他收益,可以理解為政府補助補償的是利潤表中營業利潤項目之上的成本費用項目,應該計入其他收益。 以上文中的所得稅和高新技術認定補貼為例,這些都是日常經營活動,高新補貼可以理解為對研發投入的補貼。再如,貸款補貼是對財務費用的補貼;固定資產補貼是對制造費用等的補貼等等。 實際,政府很難說毫不理由的,而且在與經營活動無關的情況下給予企業補貼,通常可以認為政府補貼都是計入其他收益。 或許,如果是出現了地方性的災害,導致企業存在倒閉的風險,政府為了地方穩定和恢復經濟而進行了補貼是應該計入營業外收入的,這與企業遭受災害產生了營業外支出相對應,是對營業外支出的補貼,而這個項目處于營業利潤項目之下。 (三)來源于關聯方的“政府補助” 由于來源于政府的補助計入其他收益,會增加會計利潤,實務中會存在有些上市公司業績不佳,股東通過將款項轉移給政府部門,政府部門再將來源于股東的款項作為政府補助補貼給上市公司的情況。 由于股東直接補貼需要按照權益性交易處理,不增加利潤,如果上市公司存在這種情況,要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仍需要按照股東投入來處理,即按照權益性交易處理,政府是代收代付的角色。 合肥深度稅籌 專業稅務籌劃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