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業:分清科技屬性,規范加計研發費用扣除 |
來源: 發布日期:2022-03-15 人氣:1397 |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 專家實操建議 “我國研發稅收優惠政策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偏愛’由來已久。”德勤稅務合伙人周瑜杰介紹,早在2017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決定將科技型中小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2018年4月,決定將科技型中小企業虧損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10年。縱觀全球,針對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定制化、更大力度的稅收優惠和扶持政策,也是各主流經濟體常見的舉措。 科技型中小企業往往不乏較強的研發實力,但財稅團隊能力普遍較弱。加之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對企業的研發費用核算和歸集能力要求較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在稅收優惠政策的適用上出現偏差。周瑜杰介紹,隨著稅收優惠力度持續加大,一些科技型中小企業已經注意到這個“短板”,開始逐步提升財稅人員的合規意識,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 “除了強調財稅角度的合規,科技型中小企業還應重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科技屬性,做好跨部門合作。”周瑜杰發現,部分科技型中小企業只追求滿足形式上的條件,沒有將研發本身的科技屬性、稅收政策要求和研發費用的歸集有機地統一起來,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在歸集研發費用時,忽略了制造、工藝和質量等其他部門產生的研發支出,也可能屬于加計扣除的范疇。同時,部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員工同時從事研發和非研發活動,但未能在財務上準確核算和區分,導致無法準確適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 基于此,致同稅務服務總監李巍等業內專家建議,科技型中小企業應組建由企業研發部門和財務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小組,統籌推進享受稅收優惠的工作。同時,根據企業的研發活動特點和財務核算機制,建立相關管理制度,從立項、預算、項目啟動開始進行研發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此外,國內一家半導體裝備制造公司首席財務官李秋林提醒,科技型中小企業還需規范工作流程,將管理細化到每個研發人員的工時、每個物料的流轉,在支出范圍上要做嚴格界定與分配,并留存相關資料備查。等到條件成熟,還可以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資質,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3月底,科技部會通過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官方網站,發布最新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表》。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稅務咨詢方案部經理孟超建議相關納稅人,對照最新評價要求,自主評價是否同時滿足注冊地、企業規模、產品及服務范圍和企業信用等基本條件。在此基礎上,企業如果滿足以下4個重要指標中的一個,即可直接認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證書;經認定的省部級以上研發機構;近5年內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并在獲獎單位中排在前3位;近5年內主導制定過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合肥深度稅籌 專業稅務籌劃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