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修理費相關熱點問題 |
來源: 發布日期:2022-11-07 人氣:1384 |
1、問:固定資產修理費如何計入原值? 解答: 一、會計規定 依照《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二、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規定:“ 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費用等。 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等后續支出,滿足本準則第四條規定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如有被替換的部分,應扣除其賬面價值;不滿足本準則第四條規定確認條件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六條規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后續支出,符合本準則第四條規定的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不符合本準則第四條規定的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因此,根據會計準則的規定,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可以分為資本化的后續支出和費用化的后續支出,只有符合資本化的大修理費用或改擴建支出才需要計入固定資產原值。 二、固定資產修理費滿足資本化的賬務處理 1.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貸:固定資產 2.發生大修理支出: 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等 3.替換部分按照賬面價值沖減在建工程 借:營業外支出 貸:在建工程 4.被替換部分變價收入或殘料估價: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支出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替換部件殘料作為原材料等使用的按公允價值估價確認: 借:原材料等 貸:營業外支出 5.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2、小企業會計準則中固定資產修理費記入管理費用還是制造費用? 解答: 《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 第三十二條固定資產的日常修理費,應當在發生時根據固定資產的受益對象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者當期損益。 第三十三條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應當計入固定資產的成本,但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和經營租入的固定資產發生的改建支出應當計入長期待攤費用。 前款所稱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是指改變房屋或者建筑物結構、延長使用年限等發生的支出。 因此,按照《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對于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也是要區分費用化與資本化的。 對于費用化的后續支出,比如固定資產的日常修理費,應當在發生時根據固定資產的受益對象來考慮:如果是管理部門、后勤部門等使用的,就計入“管理費用”;生產部門使用的,就計入“制造費用”或“生產成本”;銷售部門使用的,就計入“銷售費用”。 3、生產部門固定資產修理費用計入制造費用還是管理費用? 與存貨生產和加工相關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計入制造費用還是管理費用? 固定資產的日常修理,不符合資本化條件,不能進行資本化,所以要進管理費用。但是又有說與存貨的生產和加工相關的固定資產的修理費用按照存貨成本確定原則進行處理。所以車間修理費用到底進制造費用還是管理費用呀?我懵了。 解答: 不是您懵了,而是被各種會計教材搞混亂了。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規定,對于不符合資本化的后續支出需要計入當期損益,所以很多會計教材在涉及到固定資產日常修理的案例時,幾乎都計入了“管理費用”。 上述的會計處理針對的是通常情況下的,產品成本核算屬于比較特殊的情況,企業產品成本核算應遵照《財政部關于印發<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的通知》(財會[2013]17號)以及分行業的產品成本核算制度。比如鋼鐵行業,屬于典型的工業企業,《財政部關于印發<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鋼鐵行業>的通知》(財會[2015]20號)在其“第三章產品成本核算項目和范圍”的“二、產品成本費用要素”就包括了“維護及修理費”。 (七)維護及修理費,是指為維持產品生產的正常運行,保證設施設備原有的生產能力,對設施設備進行維護、修理所發生的費用。維護及修理費主要包括材料費、修理工時費、備品備件費等。 類似的,還有生產車間的固定資產折舊,包括廠房、機器設備、設施的折舊費,在有的會計教科書(包括會計職稱考試書籍)中都明確要求計入“管理費用”。 同樣,《財政部關于印發<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鋼鐵行業>的通知》(財會[2015]20號)在其“第三章產品成本核算項目和范圍”的“二、產品成本費用要素”就包括了“折舊費”。 (五)折舊費,是指為生產產品使用的生產裝置、廠房、附屬機器設備等計提的折舊。 如果去查看其他行業的產品核算制度,也基本上能看到類似的規定內容,略過。 因此,在實務中需要注意會計教材的某些局限性,企業產品成本核算作為一項較為特殊的事項,應按照專門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4、固定資產替換部件與修理費的財稅處理為什么不一致? 為什么固定資產替換部件的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固定資產修理的花費計入各種費用? 解答: 因為固定資產替換部件損失不是日常活動形成的。 一、會計處理 (一)相關規定 依照《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二、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規定:“ 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費用等。 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等后續支出,滿足本準則第四條規定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如有被替換的部分,應扣除其賬面價值;不滿足本準則第四條規定確認條件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是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計提的減值準備再減去計提的累計折舊后的余額。 賬面價值=固定資產的原價-計提的減值準備-計提的累計折舊 按照“賬面價值”扣除的替換部件,“賬面價值”小于替換下來部件殘料的公允價值,就構成了損失,但是該損失不是日常活動形成的,所以會計核算應計入“營業外支出”。 (二)更新改造的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 1.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貸:固定資產 2.發生改擴建工程支出: 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等 3.替換部分按照賬面價值沖減在建工程 借:營業外支出 貸:在建工程 4.被替換部分變價收入或殘料估價: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支出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替換部件殘料作為原材料等使用的按公允價值估價確認: 借:原材料等 貸:營業外支出 5.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二、稅務處理 對于固定資產改擴建支出,《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34號)“四、關于房屋、建筑物固定資產改擴建的稅務處理問題”規定:“企業對房屋、建筑物固定資產在未足額提取折舊前進行改擴建的,如屬于推倒重置的,該資產原值減除提取折舊后的凈值,應并入重置后的固定資產計稅成本,并在該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后的次月起,按照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一并計提折舊;如屬于提升功能、增加面積的,該固定資產的改擴建支出,并入該固定資產計稅基礎,并從改擴建完工投入使用后的次月起,重新按稅法規定的該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計提折舊,如該改擴建后的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限低于稅法規定的最低年限的,可以按尚可使用的年限計提折舊。”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八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一)項和第(二)項所稱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是指改變房屋或者建筑物結構、延長使用年限等發生的支出。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一)項規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資產預計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第(二)項規定的支出,按照合同約定的剩余租賃期限分期攤銷。 改建的固定資產延長使用年限的,除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一)項和第(二)項規定外,應當適當延長折舊年限。”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九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三)項所稱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支出: (1)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上; (2)修理后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綜上所述,企業需要注意固定資產更新改造和大修理的稅務處理與會計處理的差異,并做好相關的納稅調整。 合肥深度稅籌 專業稅務籌劃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