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合理納稅是指納稅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采取一定的形式,方法和手段,避免或者減輕稅賦的行為。社會上流傳的合理納稅大體上有三種形式:合法型、非違法型、形式合法而內容不合法。今天,筆者要交流的是完全合法范圍內的合理納稅方法。那么,今天,我們從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角度,探討企業如何最合理納稅?其他類型企業和相關稅種的合理納稅規劃方案,筆者持續不斷的歸納和整理……一、增值稅:一是爭取控制銷項稅額;二是爭取擴大進項稅額 在我國,增值稅有兩重概念,一是理論增值稅=增值額*適用稅率,二是實際(法定)增值稅=銷售額*適用稅率-進項稅額。 增值稅是對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取得的貨物或應稅勞務銷售,以及進口貨物金額計算稅款,并實行稅款抵扣制度的一種流轉稅。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和流通中各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附加進行征稅,所以叫做“增值”稅。現行的增值稅法已經作了重大變革,更趨于公平和規范,充分體現了主體稅制與市場機制協調的原則。 我國現行增值稅具有普遍征收、價外計稅、使用專用發票、計稅簡化的特點。現行增值稅制充分體現了“道道課征、稅不重復”的基本特性,反映出公平、中性、透明、普遍、便利的原則精神,對于抑制企業偷稅、漏稅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然而,稅法實施過程中多種選擇項目,依然為納稅人進行合理納稅籌劃提供了可能性。 如何充分地利用這些可能性為我們企業的合理納稅服務呢?這里將針對納稅人的不同情況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案例,結合不同的方法,如利用購進扣稅,利用增值稅的減免規定,利用分散優勢,利用聯合經營,利用混合銷售等等為各位提供實際實踐的思路和具體操作的方法。
一般納稅人企業要合理避稅:首先需要不是公司采購進來的原材料及相關商品的供應商都必須是具有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一般納稅人(在同等價格下:小規模納稅人稅率只有3%,與一般納稅人13%,相差10%。)。同時,因為增值稅銷售貨物和提供勞務有稅率差,因此,公司銷售策略可以適當進行分解,或者成立不同經營業務的公司,以總體降低企業的應稅銷售額。另外,針對當地的優惠稅收政策,進行公司經營擴各方面的調整,以求達到優惠稅收政策要求的條件,進行合理納稅。 這樣,一般納稅人的避稅籌劃具體而言可以從兩方面人手: 銷項稅額指納稅人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就銷售額依照規定的稅率計算所銷貨物或應稅勞務的稅額。銷項稅額在價外向購買方收 第一,銷售額避稅;第二,稅率避稅。一般來說,后者余地不大,利用銷售額避稅可能性較大。就銷售額而言存在下列避稅籌劃 1、實現銷售收入時,采用特殊的結算方式,拖延入賬時間,延續稅款繳納; 2、隨同貨物銷售的包裝物,單獨處理,不要計入銷售收入; 3、銷售貨物后加價收入或價外補貼收入,采取措施不要計入銷售收入; 6、商品性貨物用于本企業專項工程或福利設施,本應視同對外銷售,但采取低估價、次品折扣方式降低銷售額; 7、采用用于本企業繼續生產加工的方式,避免作為對外銷售處理; 9、為職工搞福利或發放獎勵性紀念品,低價出售,或私分商品性貨物; 10、為公關,將準合格品歸類為殘次品,降價銷售給對方或送給對方; 11、納稅人因銷貨退回或折讓而退還購買方的增值稅額,應從銷貨退回或者在發生的當期的銷項稅額中抵扣。 進項稅額是指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已納的增值稅額。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限于增值稅稅款抵扣憑證上注明的增值稅額和購進負稅農產品的價格中所含增值稅額,因此進項稅額避稅策略包括: 1、在價格同等的情況下,購買具有增值稅發票的貨物; 2、納稅人購買貨物或應稅勞務,不僅向對方索要專用的增值稅發票,而且向銷售方取得增值稅款專用發票上說明的增值稅額; 3、納稅人委托加工貨物時,不僅向委托方收取增值稅專用發票,而且要努力爭取使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盡可能地大; 4、納稅人進口貨物時,向海關收取增值稅完稅憑證,并注明增值稅額; 5、購進免稅農業產品的價格中所含增值稅額,按購貨發票或經稅務機關認可的收購憑據上注明的價格,依照9%的扣除稅率,獲得9%或者10%的抵扣; 6、為了順利獲得抵扣,避稅者應當特別注意下列情況,并防止它發生:第一,購進貨物,應稅勞務或委托加工貨物未按規定取得并保存扣稅憑證的;第二,購進免稅農業產品未有購貨發票或經稅務機關認可的收購憑證;第三,購進貨物,應稅勞務或委托加工貨物的扣稅憑證上未按規定注明增值稅額及其他有關事項,或者所注稅額及其他有關事項不符合規定的; 7、在采購固定資產時,將部分固定資產附屬件作為原材料購進,并獲得進項稅額抵扣; 8、將非應稅和免稅項目購進的貨物和勞務與應稅項目購進的貨物與勞務混同購進,并獲得增值稅發票;以上策略,是從可供避稅籌劃的實際操作的角度著眼而提出的。從本質上說可歸納為:一是爭取控制銷項稅額;二是爭取擴大進項稅額,其效果是從兩個方向壓縮應繳稅額。首先,根據公司情況對壞賬、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等按稅務政策規定范圍進行計提,增加稅前可扣除費用;然后,對各項費用有稅前扣除比例的,則根據費用的具體進況進行分流,納入符合稅前扣除范疇。關于銷售成本的結轉,往往一定的商品均有一定的損耗,合理的行業損耗就當記入成本,增加銷售成本。企業所得稅具體采用的手法有以下幾種:一是轉讓定價法:通過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定價策略,達到集團整體最大限度的合理納稅義務。對產品、勞務的交易參照市場價格定價基礎上進行適度合理優化,在稅率高地區采用高進低出,在低稅率地區采用低進高出,以達到整體的避稅。在跨國企業中甚至還存在導管公司這種形式,具體不宜多說。二是企業存貨計價法:利用企業內部具體的核算方法和存貨的市場價格變動,采用高轉成本,低轉利潤的辦法。三是折舊政策:采用稅法允許而對企業有利的折舊方法。四是資產攤銷法:對無形資產、遞延資產、低值易耗品、包裝物、材料的攤銷盡可能保持成本最大化,稅前利潤最小化。五是籌資租賃法:以支付租金的方法降低企業利潤和稅基。六是信托手段:通過在稅收優惠地區設置信托機構,讓非優惠地區的資產掛靠在優惠地區的信托機構名下,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七是總機構設立法:例如將總機構設立在科研、福利、教育、老少邊窮地區。一是綜合利用規劃法。即企業通過綜合利用“三廢”開發產品從而享受減免稅待遇。綜合利用減免稅的范圍:一是企業在產品設計規定之外,利用廢棄資源回收的各種產品;二是廢渣的綜合利用,利用工礦企業采礦廢石、選礦尾礦、碎屑、粉塵、粉末、污泥和各種廢渣生產的產品;三是廢液的利用,利用工礦企業生產排放的廢水、廢酸液、廢堿液、廢油和其他廢液生產的產品;四是廢氣的綜合利用,利用工礦企業加工過程中排放的煙氣、轉爐鐵合金爐回收的可燃氣、焦爐氣、高爐放散氣等生產的產品;五是利用礦治企業余熱、余壓和低熱值燃料生產的熱力和動力;六是利用鹽田水域或電廠熱水發展養殖所生產的產品;七是利用林木采伐,造林截頭和加工剩余物生產的產品。企業采用綜合利用法,應具備兩個前提:一是使自己的產品屬于減免稅范圍,并且得到有關方面認可;二是合理納稅成本不是太大。否則,如果一個企業本不是綜合利用型企業,為了獲得減免稅好處,不惜改變生產形式和生產內容,將會導致更大的損失。二是成本費用規劃法。成本費用規劃法是通過對企業成本費用項目的組合與核算,使其達到一個最佳值,以實現最優納稅。采用成本費用合理納稅的前提,是在國家稅法、財務會計制度及財務規定的范圍內,運用成本費用值的最佳組合來實現最大限度地抵銷利潤,擴大成本計算。可見,在合法范圍內運用一些技巧,是成本費用最優納稅的基本特征。
當然,所有的策略和操作都要遵守國家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在現有的法律框架范圍內和國際稅收架構設立層面,實施守法且合理的行為,以求稅收整體負擔最優化!

合肥深度稅籌 專業稅務籌劃機構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長江西路蜀湖灣 聯系人:王經理 電話:15956579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