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將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 |
來源: 發布日期:2021-08-13 人氣:605 |
增值稅留抵退稅是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重要舉措。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一些代表委員注意到,部分欠發達地區基層市縣財政收入緊張,退稅面臨較大壓力和困難,影響了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執行效果,也影響了企業享受減稅降費的紅利,他們對此提出相關建議。 近日,財政部對上述建議進行了答復。財政部稱,2019年國務院調整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地方分擔機制,實行分擔機制后,基層財政退稅壓力有效減輕。針對個別市縣存在的退稅負擔壓力大的現實問題,財政部將采取調整收入劃分、庫款調度、先墊付后結算等措施緩解市縣留抵退稅壓力。同時,及時研究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研究完善省以下留抵退稅分擔機制”。 增值稅納稅人當期銷項稅款不足以彌補其進項稅款時,其差額稱為留抵稅款。2018年以前,我國對增值稅留抵稅款不予退稅,而是讓企業結轉下期抵扣。這樣做相當于企業預繳稅款,占用了企業現金流,對前期投資巨大的制造業、高科技重資產企業不利。 為了減輕企業現金流壓力,2018年以后,增值稅留抵退稅范圍和力度不斷加大,目前我國所有行業都實行了增值稅留抵稅額增量部分給予一定比例退稅,并對先進制造業給予更優惠退稅政策。增值稅留抵退稅規模已經達到千億元級別。 中國第一大稅種增值稅的調整影響深遠。2018年增值稅收入超6萬億元,占當年全國稅收收入比重近40%,部分地方“錢袋子”吃緊,和增值稅改革有很大關系。 實行增值稅留抵退稅過程中,由于增值稅流轉環節多、流轉過程復雜,一項退稅可能涉及多種商品,一種商品可能涉及多種原材料和多個繳稅地,目前技術手段還難以支撐對留抵退稅逐筆逐項追溯其繳稅地,就出現了地方退稅分擔不均問題,一些發達地區征稅多,卻由欠發達地區退稅。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也是確保對企業應退盡退,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后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的通知》,明確增值稅留抵退稅地方分擔的部分(50%),由企業所在地全部負擔(50%)調整為先負擔15%,其余35%暫由企業所在地墊付,再由各地按上年增值稅分享額占比均衡分擔,墊付多于應分擔的部分由中央財政按月向企業所在地省級財政調庫。 財政部表示,中央與地方按“五五”比例分擔留抵退稅,與現行增值稅中央與地方“五五”分享的收入劃分體制相對應,遵循了收入分享與退稅分擔相匹配的原則,“總體上看,實行分擔機制后,基層財政退稅壓力有效減輕”。 但在現行央地分稅制財政體制下,部分財政收入緊張的市縣仍面臨比較突出的退稅壓力。 有代表提出,探索實施“差異化負擔”或“退稅預警線”增值稅留抵退稅機制。財政部表示,目前一些地區實行的省以下分擔機制中也采取了量能負擔,由經濟發展較好、財政收入規模較高地方適當多負擔,及時向財力薄弱、留抵退稅壓力大的市縣調撥資金、先墊付后結算等方式,“這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對于部分委員提出的建議財政部增設增值稅留抵退稅專項轉移支付來解決地方財政困難的措施,財政部則回應暫不具有可行性。 財政部稱,考慮到中央與地方按“五五”比例分擔留抵退稅,與現行收入分享體制相對應,體現了收入分享與退稅分擔相匹配的原則,而且《國務院關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的意見》明確要求嚴格控制新設專項,如果為增值稅留抵退稅單獨設立專項轉移支付也容易引起其他同類問題攀比。因此,對目前地方個別基層市縣出現的退稅壓力較大的情況,宜立足現有財政體制和資金渠道予以解決。 近年來,中央財政充分考慮減稅降費政策給地方帶來的減收壓力,進一步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緩解地方財政收支矛盾。財政部認為,上述轉移支付均為財力性補助,可由地方統籌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緩解留抵退稅壓力等。 合肥深度稅籌 專業稅務籌劃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