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信用等級降級后怎么辦? |
來源: 發布日期:2021-09-15 人氣:858 |
一、聯合懲戒 最近有企業財務人員會問起我們公司被禁止參加政府采購活動、銀行不予貸款,是怎么回事呢? 那么我告訴你,你單位應該是納稅信用等級降為了D級,被實施了聯合懲戒。 又問:稅務部門聯合懲戒的對象是D級納稅人嗎? 答:聯合懲戒對象并不是所有D級納稅人。國家稅務總局等34個部門聯合簽署了《關于對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措施的合作備忘錄(2016版)》(發改財金〔2016〕2798號),聯合懲戒的對象是各級稅務機關公布的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中所列明的當事人。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的納稅信用將判為D級。所以,稅務部門的聯合懲戒對象,并不是所有D級納稅人,只是其中違法違規行為較為嚴重的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 根據《重大稅收違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54號,以下簡稱《辦法》)第五條的規定,符合以下標準的稅收違法案件將列入稅收違法黑名單,并予以公布: 第五條本辦法所稱“重大稅收違法失信案件”是指符合下列標準的案件: (一)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100萬元以上,且任一年度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占當年各稅種應納稅總額10%以上的; (二)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采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欠繳稅款金額10萬元以上的; (三)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 (四)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 (五)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 (六)虛開普通發票100份或者金額40萬元以上的; (七)私自印制、偽造、變造發票,非法制造發票防偽專用品,偽造發票監制章的; (八)具有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取出口退稅、抗稅、虛開發票等行為,經稅務機關檢查確認走逃(失聯)的; (九)其他違法情節嚴重、有較大社會影響的。 前款第八項所稱“經稅務機關檢查確認走逃(失聯)的”,是指檢查對象在稅務局稽查局案件執行完畢前,不履行稅收義務并脫離稅務機關監管的。 “黑名單”不僅公開企業名稱、納稅人識別號、組織機構代碼、注冊地址,主要違法事實,處罰法律依據,行政處理、行政處罰情況,而且將違法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財務人員的姓名、性別、身份號碼,以及對重大稅收違法案件負有直接責任的中介機構及從業人員的信息一并公布。 對于發生過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的公司更換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稅務機關將一并公布違法事實發生前后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信息,并對違法事實發生時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進行標注。 《辦法》還規定,企業如果上了“黑名單”,需要自公布之日起滿3年才能從公布欄撤出,案件信息一經錄入相關稅務信息管理系統,作為當事人的稅收信用記錄永久保存。 《關于對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措施的合作備忘錄》(“合作備忘錄”),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稅收違法當事人“黑名單”制度,并實施聯合懲戒。 聯合懲戒措施主要有18項 1.被稅務機關列為納稅信用D級納稅人,受到更為嚴格稅務管理限制。 2.被公安部門阻止出境。 3.被工商部門限制擔任相關職務。 4.被金融機構限制融資。 5.被法院依法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禁止部分高消費行為。 6.被工商部門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 7.被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限制取得政府供應土地。 8.被質監部門列為出入境檢驗檢疫信用D級,實行限制性管理措施。 9.被財政部門禁止參加政府采購活動。 10.被海關部門禁止適用海關認證企業管理。 11.被證券管理監督部門限制證券期貨市場部分經營行為。 12.被保險監管部門限制保險市場部分經營行為。 13.被交通運輸部門禁止受讓收費公路權益。 14.被發展改革部門和財政部門限制政府性資金支持。 15.被商務部門和發展改革部門限制進口關稅配額分配。 16.被發展改革部門限制企業債券發行。 17.被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通過主要新聞網站向社會公布案件信息。 18.被相關市場監管部門和社會組織在行政許可、強制性產品認證、授予榮譽等方面,進行必要的限制或者禁止。 二、納稅信用等級 那么什么是納稅信用等級?如何劃分呢? 納稅信用級別是指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情況,就納稅人在一定周期內的納稅信用所評定的級別。 納稅信用等級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8號《關于納稅信用評價有關事項的公告》劃分為五級: 分別為A、B、M、C、D。A級:年度評價指標得分90分以上;B級:年度評價指標得分70分以上不滿90分;M級:新設立企業或評價年度內無生產經營業務收入且年度評價指標得分70分以上;C級:年度評價指標得分40分以上不滿70分;D級:年度評價指標得分不滿40分或者直接判級確定。 稅務部門按照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原則,對不同信用級別的納稅人實施分類服務與管理。對于A級信用納稅人,稅務機關將主動公告名單,增加專用發票用量、普通發票按需領用,企業連續3年獲A級信用的,將獲得綠色通道或專人協辦稅事。評為B級信用的納稅人,對其實行正常管理,對C級信用納稅人從嚴管理。若被確定為D級納稅信用,將在發票使用、出口退稅審核、納稅評估等方面受到嚴格審核監督,違法處罰幅度將高于其他納稅人。稅務機關還會將其名單通報相關部門,建議在經營、投融資、生產許可、從業任職資格、資質審核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 納稅人如何獲知納稅信用等級結果? 稅務機關每年4月確定上一年度納稅信用評價結果,并為納稅人提供自我查詢服務,納稅人可以在電子稅務局查詢自己的納稅信用等級。稅務機關主動公開A級納稅人名單,并逐步開放D級納稅人名單及法定代表人相關信息。 納稅信用等級降級怎么辦? 1、申請納稅信用修復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納稅信用修復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37號)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在規定期限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納稅信用修復。 (1)納稅人發生未按法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稅款繳納、資料備案等事項且已補辦的。 (2)未按稅務機關處理結論繳納或者足額繳納稅款、滯納金和罰款,未構成犯罪,納稅信用級別被直接判為D級的納稅人,在稅務機關處理結論明確的期限期滿后60日內足額繳納、補繳的。 (3)納稅人履行相應法律義務并由稅務機關依法解除非正常戶狀態的。 2、申請復評 納稅人對納稅信用評價結果有異議的,可以書面向作出評價的稅務機關申請復評。 納稅信用修復和納稅信用復評有不同 納稅信用修復適用于納稅人發生了失信行為并且主動糾正、消除不良影響后向稅務機關申請恢復其納稅信用的情形。 納稅信用復評適用于納稅人對納稅信用評價結果有異議,認為部分納稅信用指標扣分或直接判級有誤或屬于非自身原因導致,而采取的一種維護自身權益的行為。 納稅信用修復的前提是納稅人對評價結果無異議,如有異議,應先進行納稅信用復評后再申請納稅信用修復。 失信行為越早糾正,挽回分值越高 納稅人發生未按法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稅款繳納、資料備案等事項且已補辦的,加分分值根據補辦時間與失信行為被稅務機關列入失信記錄的時間間隔確定,在30日內、本年內、次年內糾正的,分別能挽回80%、40%、20%的扣分損失。 對于未按規定期限申報或繳納已申報的稅款等事項,若涉及稅款金額不超過1000元且納稅人能在失信行為被記錄的30日內及時補辦的,則補回100%的扣分分值。 非正常戶先解非再修復 非正常戶納稅人應履行相應法律義務,經稅務機關依法解除非正常狀態,方能申請納稅信用修復。 非正常戶失信行為納稅信用修復一個納稅年度內只能申請一次。納稅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適合D級納稅人的兩點事項: 1、納稅信用修復后納稅信用級別不再為D級的納稅人,其直接責任人注冊登記或者負責經營的其他納稅人之前被關聯為D級的,可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解除納稅信用D級關聯。 2、未按稅務機關處理結論繳納或者足額繳納稅款、滯納金和罰款,未構成犯罪,納稅信用級別被直接判為D級的納稅人,應在稅務機關處理結論明確的期限期滿后60日內足額繳納、補繳稅款、滯納金和罰款,方能申請納稅信用修復。 納稅人因逾期申報導致應納稅款未按期繳納,是否會影響納稅信用等級的評定? 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40號)第二十一條的規定,納稅人有下列情形的,不影響其納稅信用評價: (一)由于稅務機關原因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納稅人未能及時履行納稅義務的; (二)非主觀故意的計算公式運用錯誤以及明顯的筆誤造成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 (三)國家稅務總局認定的其他不影響納稅信用評價的情形。 如果不屬于以上情形的,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48號)附件《納稅信用評價指標和評價方式(試行)》規定:未按規定期限納稅申報(按稅種按次計算),扣5分。 合肥深度稅籌 專業稅務籌劃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