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是企業降低稅收成本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
來源: 發布日期:2021-09-17 人氣:796 |
專家點評: 現在總聽到一個詞——合同控稅,它屬于技術性籌劃范疇。 合同控稅可以從源頭抓起,能最大程度規避籌劃風險,不是技術性補救而是技術性設計。 本文作者提出的“稅收不是財務部做賬做出來的,而是業務部門在做業務時做出來的”的觀點,值得財務部門向企業領導和業務部門普及。 以下為正文: 合同是一次性的交易模式,在交易過程中,合同雙方所處的地位不同,合同可能為既定的交易模式服務,也可能是經濟合同決定交易模式。在交易模式里,經濟合同決定經濟業務的流程,業務流程影響稅收。 經濟合同是企業控制稅收風險和降低稅收成本最有效的重要工具之一。合同里有發票條款、價格條款、質量條款、數量條款、違約條款和交貨時間條款,這些都是重要的涉稅條款,對企業的稅收成本有重要的影響。 通過合同的設計,改變合同的簽訂時間、結算方式、付款時間、發貨地點這些方面,稅負就會有不同,以此實現節稅的效果,恰當運用各種節稅技巧,能夠發揮合同的節稅作用。 要在企業經營中規避各種稅收風險,維持企業健康持續的經營,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視經濟合同在控制企業日常經營業務流程中稅收風險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企業的稅收不是財務部做賬做出來的,而是企業業務部門在做業務時做出來的。經濟合同是企業產生稅收的源頭,要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關鍵是要從合同簽訂入手。簽訂各類經濟合同時,要關注合同中有關涉稅條款給企業產生的未來稅負的多少,必須考慮合同中有關約定條款的法律有效性。規避不合法條款,約定給企業可能帶來的未來多交稅、可能漏稅的稅收風險。 合同的簽訂環節是節約企業稅負的關鍵環節和源頭。經濟合同簽訂得好壞與適當與否,在某種程度上與稅收風險有一定關系。 經濟合同往往是稅收風險的隱藏之地。 隱藏著兩種稅收風險,一是合同中的價格條款約定不當使企業多繳稅收;二是合同中的約定條款與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相悖從而使企業承擔多繳納稅收的風險,這樣會增加不必要的稅收成本。 因此企業在日常業務過程中簽訂合同時務必注意合同中可能存在的稅收風險,盡量在合同簽訂環節規避隱藏的稅收風險。 稅收貫穿于整個業務流程,業務是按合同發生的,是受法律保護的。合同決定業務過程,業務過程產生稅收。 合同在降低企業稅收成本中起關鍵和根本性作用,必須正確簽訂合同。企業應重視日常涉稅交易合同的簽訂和審查,使企業真正節稅。 不論何類經濟合同,合同條款內容必定會涉及合同方或雙方的納稅義務,稍有差別,財稅結果差異可能會很大,面臨的法律風險也會有所不同。決策管理者一定要注重經濟合同的稅負條款,從源頭上進行納稅籌劃,才能為企業節約稅收成本,提高企業利潤,增強企業競爭力。 合肥深度稅籌 專業稅務籌劃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