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張報表”零報告 易引發涉稅風險 |
來源: 發布日期:2021-09-18 人氣:720 |
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是大企業需要向稅務機關報送的“三張報表”,大部分企業都可以做到定期、如實報送。但是,筆者在實務中發現,有的大企業在報送“三張報表”時會出現零報告,這種情況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的報送中更為常見。需要提醒的是,“三張報表”零報告不僅會影響稅務、金融和統計等相關部門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的判斷,嚴重的還會引發涉稅風險。 “三張報表”:反映企業“健康情況”的重要載體 企業的財務報表主要由“三表一注”構成,即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附注,部分企業還涉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主要為報表使用者提供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以及這些經濟資源的分布和構成信息。同時,資產負債表還可以提供企業資金來源構成的信息,比如企業所承擔的債務等。通過分析資產負債表,報表使用者可以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尤其是企業的償債能力。比較企業不同時期的資產負債表,還可以發現企業資金結構的變化情況及財務狀況的發展趨勢等。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利潤表的列報應當充分反映企業經營業績的主要來源和構成,有助于報表使用者判斷企業凈利潤的質量及其風險,預測凈利潤的持續性。 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會計報表。其主要功能是便于報表使用者了解和評價企業獲取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能力,并據以預測企業未來現金流量。通過現金流量表,報表使用者能夠發現企業一定期間內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也可用以分析企業未來獲取現金的能力、企業投資和理財活動對經營成果及財務狀況的影響等,便于報表使用者對企業整體財務狀況作出客觀評價。 “三張報表”各自發揮著不同作用,相互之間也存在著勾稽關系。可以說,這三張財務報表是反映企業“健康情況”的重要載體,也是印證企業相關稅務處理是否合規的重要依據。在倡導業財稅一體化的今天,財務報表數據對企業稅務合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國稅收征收管理法明確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和其他有關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如實向稅務機關提供與納稅和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有關的信息。“三張報表”是記錄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重要資料,大企業有義務及時、合規向稅務機關報送“三張報表”。 零報告:易引發涉稅風險 “三張報表”記錄著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一旦出現“零報告”,會影響稅務、金融、統計等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的判斷。 以稅務管理為例,如果企業的利潤表中收入為0,會直接影響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房地產企業還影響土地增值稅)等稅款的繳納;如果企業的利潤表中成本、費用為0,會影響其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式;如果與所有者權益相關的數據為0,可能影響企業股東個人所得稅的繳納等。 實務中,有些企業對向稅務機關合規報送“三張報表”不夠重視,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期結束前,常以工作太忙、相關報表數據尚未形成等理由,不及時報送“三張報表”。此外,也有一些企業雖然報送了“三張報表”,但是部分數據為0。筆者在工作中發現,企業“三張報表”零報告的原因主要有兩類,一是由于企業財稅人員能力不足,企業財務核算體系不夠健全;二是企業處于瀕臨破產、停產轉業等階段。也就是說,如果企業的這“三張報表”出現了零報告,企業的財務核算或生產經營很可能出現了異常。 需要提醒的是,企業“三張報表”零報告可能影響其納稅信用等級。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納稅信用評價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8號),對于評價年度內無生產經營業務收入的企業和適用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的企業,稅務機關在每一評價年度結束后,按照《納稅信用管理辦法(試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40號發布)規定的時限進行納稅信用評價。《納稅信用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提出,不能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設置賬簿,并根據合法、有效憑證核算,向稅務機關提供準確稅務資料的納稅人,本評價年度不能評為A級。據此,如果企業存在收入但對“三張報表”進行了零報告,納稅信用等級很有可能無法被評為A級,進而可能對其發票申領和使用等產生消極影響。 筆者建議大企業,提高對報送“三張報表”的重視程度,準確核算收入、成本、費用和收益等數據,并及時將相關報表和信息報送至稅務機關,以免引發不必要的稅務風險。實務中,稅務機關如果發現“三張報表”零報告的企業,通常會提醒其更正申報。如果企業非惡意零報告,可以在出現異常狀況時主動與金融、統計、稅務等相關部門溝通,有助于相關部門及時做好清算管理,避免出現誤判的情況。 合肥深度稅籌 專業稅務籌劃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