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能化手段,用好稅收優惠 |
來源: 發布日期:2021-09-24 人氣:931 |
在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落實稅收法定原則以及“放管服”改革等背景下,利用“互聯網+”技術及智能化手段,梳理稅收政策,開展稅務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一判斷,在9月17日業界專家的一次研討中,再次被重申。 這次研討會由北京行稅之星科技有限公司舉辦。會上,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表示,隨著財稅體制改革的穩步推進,稅收立法進程不斷加快,截至目前,已有12個稅種完成立法,公司法、會計法、證券法等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完善。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為全面推進稅收征管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改造指明了路徑。未來,可以預見,隨著業務流程、制度規范、信息技術、數據要素等一體化融合升級,稅務部門“精確執法、精細服務、精準監管、精誠共治”的工作模式將不斷深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將獲得更加智能、貼心的服務。這一系列變化,既有助于不斷提升納稅人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也對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北京行稅之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記有表示,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國家對企業的稅務合規提出了更高要求,隱瞞收入、虛列成本、轉移利潤以及利用“稅收洼地”“陰陽合同”和關聯交易等方式進行的逃避稅行為將無所遁形。“在稅務合規上‘打擦邊球’,已經走不通了。”李記有說。 那么,企業要怎么做,才能既提高自身稅務合規水平,又能最大化減輕稅收負擔?李記有認為,關鍵還是要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開展技術性稅收策劃,保證企業應享盡享稅收優惠。 李記有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推出了大量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減負,助企業發展。實踐中,依賴人的力量,逐漸成為掣肘納稅人用好用足稅收優惠政策、合規開展稅收策劃的痛點。如果只靠人的經驗和記憶來查找稅收優惠政策,效率顯然很低,而且常會有遺漏。與此同時,對稅收政策的研讀不夠細致、政策把握不到位等原因,也容易造成不能享受本應享受的稅收優惠等問題。以養殖行業為例,對許多規模較小的納稅人來說,注冊成立個人獨資企業,或是成立有限責任公司,能夠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是不同的。但在實務中,許多企業經營者對此并沒有清晰的概念,前期不注重規劃,導致沒能最大限度用好稅收優惠政策,減輕自身稅收負擔。 “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李記有說。 為此,北京行稅之星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并正式發布了“點石稅籌星”智能軟件,運用大數據算法,構建起三維立體的稅收策劃模型,通過靜態的稅收優惠診斷系統,動態的稅收策劃量表技術和獨家的棘手問題解決方案數據庫,為使用者賦能。通過該軟件,一方面,可以快速診斷出企業是否遺漏了能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另一方面,可以輔導企業適用稅收優惠政策,幫助企業設計最優的納稅方案。 合肥深度稅籌 專業稅務籌劃機構 |